坐了兩小時的船之後,我們搖搖晃晃的到了這次的目的地:蘭嶼。蘭嶼最早的名稱為達悟語「Ponso No Tao」意思是「人之島」, 漢人一開始以閩南語叫紅頭嶼,日治時期以後就固定叫紅頭嶼。1947年時又因為島上盛產蝴蝶蘭而改名成為蘭嶼。
第二天一大早,我們就出發去體驗拼板舟,我們做的是1~3人的拼板舟,1~3人划的拼板舟 是用21片木頭所拼成的,除了1~3人划的,還有10人划的或是更多人划的,10人划的需要27片木頭。達悟族對漁船的哪個部位要用哪些木頭都有一定的規定。越重或是越堅硬的木頭都會放在下面,而越輕的木頭就會放在上面。拼板舟對於達悟族人來說,更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,拼板舟分成有雕刻和沒有雕刻的兩種,如果沒有雕刻的話,建好之後,就可以直接下海了,但是如果要雕刻的話,前前後後大約要花三年的時間才能建好,因為你除了要種你所需要的樹之外,你還要種可以鋪滿整艘船的水芋、番薯,等到船建好了,水芋、蕃薯也長成了之後,你就要辦下水儀式,並邀請全村的人來,殺豬宰羊,分給全村的人,全村的人就會為你祝福,並幫你試試看船夠不夠堅固,之後才能下水。一開始坐在船上,看教練划拼板舟時,都覺得好好玩、好輕鬆,沒想到我一拿起槳,手就覺得好重、好酸,一下子就宣告放棄了,達悟族人還真厲害呀!
第三天是要去爬大天池,同樣有著許多的驚喜。一開始我們是走由木頭所鋪好的道路,但是其實很不完整,有許多地方木頭已經不見了,只剩下一片片像刀子一樣的底,非常危險。有一些雖然還有木頭,但是一走上去卻會像蹺蹺板一樣,一邊翹起來,甚至還會打到人呢!所以邱老說:這是在玩超級馬力歐,不但要上刀山,還會有蟲蟲不時飛出來。走到後面就沒有木板的道路了!路難走了許多,所以也少了許多人,好險有大哥哥的幫忙,不然還真的很容易跌倒。後來,我們走到了一個超級刺激的地方,是要拉繩子才上得去的,還真的是刺激加好玩再乘以一百。就在快要到大天池前,有人撞上了蜂巢,結果一大堆蜜蜂飛了出來,還有三個人被蜜蜂叮,好險大天池就在眼前,可以在那邊休息。終於到大天池了!雖然湖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大,但是還是覺得很開心,因為爬了那麼久終於有了代價。我們在大天池裡還看到了一隻肥肥小小超級可愛的澤蛙,老師說他才剛變成青蛙,就被我們抓住,放回去吧!結果我們把它放會去之後,他就在那漂呀漂,真的是可愛到一個不行!我們又在池塘邊看到了兩隻攀木蜥蜴,有一隻還在裝死,四腳朝天,嘴巴張得大大的,說他真的死了我也會相信。在蘭嶼,父母都會告訴小孩說:不能玩弄斯文豪氏攀木蜥蜴,因為你會變得像他一樣『又瘦又醜』,因為斯文豪氏攀木蜥蜴就叫gozagozang。
晚上終於換我們這組前往中橫了,由於上一組來中橫的有看到角鴞,所以我們也抱著可以看到角鴞的期待來到中橫。因為我們第一天有聽到角鴞的叫聲,所以我們急著尋找的是蘭嶼筒胸,走一走,老師突然叫我們全部都把燈暗下來,原來是發現角鴞了!老師說,燈不可以一直亮著,不然角鴞一下就會飛走了!蘭嶼角鴞在當地叫to to o,被喻為「魔鬼的化身」,聽到這裡,令人不免好奇,為什麼達悟族人將每種動物都說的很恐怖,不可以摸,不可以碰呢?其實就是因為,要是人類會怕他,對他有恐懼的話,就不會隨便去補抓他,而他們就也可以存活下來了!找到一隻角鴞後,大家尋找的重點好像也又回到了to to o身上,就在我們再次急著尋找to to o時,老師竟然發現了我們一直想找的蘭嶼筒胸,而且還在交配!在大家驚訝之餘,一隻、兩隻、三隻...越來越多的筒胸出現在我們的眼前,老師用捕蟲網抓了一支下來,哇!筒胸也太大隻了吧!他叫筒胸原來是因為牠的胸部特別大,像一個桶子一樣,所以才獲得了這個名字。接下來,老師還找到了光澤蝸牛(taveh),雖然在我們的眼中,他並不起眼,但牠可當地人最愛的零嘴喔!夜觀完後,我們急忙入睡,準備迎接隔天的地下屋課程。
第四天我們5:30就起床,準備前往地下屋聽張麗蘭老師的解說。地下屋不是蘭嶼有特色的房子嗎?為什麼現在都看不到了呢?張老師說原來在幾十年前,政府發公文來部落說:我們要送給你們更好的房子,但是,你們必須要把原本的房子,也就是地下屋拆掉,才有空位蓋房子,結果很多部落的房子就因此而拆掉了。只剩下野銀部落的人,他們說絕對不拆他們的地下屋,所以連政府也沒辦法,只好找一塊空地再幫他們蓋,沒想到,地下屋才拆完沒多久,政府又發公文來,說地下屋是我們寶貴的文化資產,不能拆,還說拆了要罰錢,你說,還真是奇怪對吧!另外,地下屋也是達悟族人的智慧之一,蘭嶼的颱風多,而地下屋從規劃到建成又要十幾年的時間,要是被吹倒了那有多慘?所以他們把屋子建在地下,不但防風,還冬暖夏涼,一舉數得。張老師拿出了兩個盤子,一大一小,問我們說,哪個是男人盤?哪個是女人盤?我們都說,大的是男人盤,小的是女人盤,沒想到答案卻和我們想的不一樣,原來男人盤女人盤的差別是在有沒有雕刻,因為女生比較愛美。在蘭嶼,魚有分男人魚、女人魚和小孩老人吃的魚,男人魚就是任何魚都是,而女人魚和小孩老人魚就要較為鮮美,因為女生要生小孩,要是亂吃的話會擠不出母奶,小寶寶就會沒有母奶可以喝,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他們很重視寶寶呢。地下屋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是,他們的門前都會有靠背石,是表示該家族的人口數,一顆代表男主人、一顆代表女主人、一顆代表小孩。要是男主人去世了,就會移掉他的那顆靠背石,要是女主人去世了也一樣,而要是小孩全部都嫁出去了,也會把最小那顆代表小孩的石頭拿掉,要是來拜訪他們的親友發現三顆靠背石都不見了,就不會再進去拜訪,真的很特別也很聰明。
這次的蘭嶼行讓我學習到達悟族的智慧:夠用就好,和互相幫忙的習慣。這些也反映在他們的傳統規定上:在飛魚季時,只能吃飛魚,不能吃其他的魚,看似刁難,不讓大家吃魚的規定,其實是為了讓其他魚類有豐裕的繁殖期,並且讓他們休息一下;而當飛魚季結束以後,全部都不可以吃飛魚,之前多補的全部要丟掉,連不小心捕到的,都要再放回海裡。所以就可以讓族民不至於補太多的魚,因為反正過了飛魚季之後也不能吃,乾脆不要白費力氣,也之所以他們每年都有足夠的魚可以吃。反觀我們台灣,一年四季天天派大型船隻用拖網的方式把海裡搜刮的一乾二淨,不留給魚類一絲絲休息產卵的時間,不留給小魚一點點逃命的空隙,也難怪臺灣的魚貨量越來越少。大海養育了我們的生命,我們卻以這種方式給予回報,以為我們贏了,其實永遠都輸了。蘭嶼,一個小島,卻可以做到環境永續,只是少補那一點點的魚,就可以使海洋生生不息,蘭嶼做得到,那,台灣呢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